必一·BSports体育新职业背后的新生意——婺源生态文旅发展见闻

必一·BSports体育  与野生保护动物白腿小隼为邻,村民余志标从茶农转变为“鸟导”;将晒秋的农业活动变成风景,篁岭的大妈做起了“乡村模特”;把科普课程开在自然湿地中,林奈实验室带着孩子们做起了实地研究……入秋以来,江西婺源凭借独特的秋景吸引着各地游客。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婺源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旅的新职业,将发展地方经济同保护家乡环境巧妙结合起来,让“梦里老家”的独特魅力为越来越多人着迷。   与野生保护动物白腿小隼为邻,村民余志标从茶农转变为“鸟导”;将晒秋的农业活动变成风景,篁岭的大妈做起了“乡村模特”;把科普课程开在自然湿地中,林奈实验室带着孩子们做起了实地研究……入秋以来,江西婺源凭借独特的秋景吸引着各地游客。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婺源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旅的新职业,将发展地方经济同保护家乡环境巧妙结合起来,让“梦里老家”的独特魅力为越来越多人着迷。   鸟导   ——农家院变身观鸟台   早上6点,当清晨的第一抹晨曦洒向山林溪流时,70岁的余志标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带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从外地专程来婺源观鸟拍鸟,老余是他们此行的向导,被称为“鸟导”,这是婺源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职业。   “这个拍鸟点很好,距离白腿小隼只有20米左右,今天天气又好,希望你们大有收获。”说完,老余领着客人上到楼顶的观鸟平台。   江西婺源有“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春赏油菜花,秋看农家晒秋,是众多摄影爱好者钟情的取景地。加之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是不少珍稀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如蓝冠噪鹛、白腿小隼,吸引了很多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师前来观鸟拍鸟。   余志标家住婺源江湾镇晓起村,原本是一位茶农,从来没想过“以鸟为生”。2005年,一位浙江的鸟类摄影师经过余志标家时,发现他家旁边的大樟树上生活着几只白腿小隼。白腿小隼,因脸部像熊猫,加上非常珍稀,被鸟友们称为“鸟中大熊猫”,是海内外鸟类摄影师镜头中的明星鸟,而在老余家的楼顶,摄影师能近距离拍到白腿小隼。   得知摄影师的来意后,老余热情地邀请他上到楼顶,摄影师把照片分享到网上,在观鸟圈一炮而红,从此老余家的三层农家小楼成了观鸟圈中的“圣地”,高峰时一年有近万名海内外的摄影师和观鸟爱好者登上这个农家小楼,“多的时候一天有几百人,楼顶上人都站不下,还带动了附近几家村民搞起了观鸟平台。”老余自豪地说。   老余家的农家小楼是20多年前盖的,当年为了建这栋楼房,老余倾其所有,还欠了部分外债。小楼落成后,他随即开了家农家饭店。自从楼顶观鸟平台火了后,老余家里的生意也跟着火了,全家人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妻子当“大厨”,儿媳妇当服务员,他和两个儿子当观鸟导游,儿子还兼任驾驶员,负责到火车站或机场接站。全家人忙忙碌碌,节假日客人多时更是应接不暇。“带一个观鸟团每天有五六百元的收入,还带动了餐饮住宿消费。”老余说。   如今,随着年龄增大,老余已经较少做“鸟导”,这份工作交给了两个儿子。老余担任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肩负着森林鸟类保护新使命。   “这是白腿小隼,这是蓝冠噪鹛,我们从小要树立保护意识,要爱护鸟类。”老余坐在堂屋带着孙女翻看鸟类书籍,一边看一边对孙女说。   晒秋大妈   ——创意摆拍展示“好丰景”   迎着阳光,篁岭的“晒秋文化节”如期举行,许多村民在屋檐和地面上晾晒粮食,各色的农作物拼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游客们慕名而来,他们穿行在山间的青石台阶上,既能欣赏小桥流水的古村风貌,也能一览“晒秋大妈”的美术作品。   43岁的吴仙凤裹着头巾、系着围裙,在地面上用玉米和辣椒摆了一幅“晒秋文化节”的宣传画,她站在画卷旁边,将盛着干豆角和南瓜的晒匾一一放上木架,游客们围在四周,举起手机和相机拍下这一幕丰收的场景。   吴仙凤是婺源县篁岭古村的村民,以前她“晒秋”是为了方便保存粮食作物,春晒山蕨野艾,秋晒玉米辣椒,如今“晒秋”不再是为了生计,而是一种别样的“摆拍”。自篁岭景区返聘古村村民以来,吴仙凤就成了从事旅游业的“乡村模特”。   穿上传统的农民服饰,吴仙凤每天用农作物作画,为游客表演筛辣椒、晾南瓜,这取代务农成了她的主业,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篁岭,吴仙凤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我们一家人现在都在篁岭景区上班,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以前住的老房子生活设施不全,洗澡都很不方便。现在我在景区当模特,一个月有四千块钱工资,我们一家不仅搬到了山下的新房子里,还开了民宿,一年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吴仙凤笑着和记者说。   从山顶上向下俯瞰篁岭古村,青瓦白墙之间点缀着一抹辣椒的红色,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游客和村民投下乘凉的阴影,远处田地上的晚稻随着晚风微微摇晃,好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画。吴仙凤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好幸福,我看着山水风景怡然自得,游客眼里的我也是独特的风景。”   “晒秋文化节”的设计师曹加祥说:“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田地都荒了,后来通过发展旅游业,把已经荒掉的梯田慢慢种植恢复起来了。村民们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自然教育师   ——生态科普带动乡村振兴   在婺源,有2400余种高等植物和12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栖息其中。茂密的森林之中藏着许多平常看不到的生态奇景,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学者前来考察探索。其中,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科研人员在这里创办了自然教育科普机构——林奈实验室。   走在林间泥泞的小路上,带队的老师向随行的学生们介绍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哪些是保护植物、各类动物有什么不同的习性特点、这里的生态链是怎样的,帮助学生们在近距离的观察中了解着这片自然世界。   孙鸿元是此次探秘的讲解老师之一,他捏着刚刚在角力中“战败”的日本弓背蚁,向跟随的学员介绍说:“你看它的触角和人的膝盖一样,分大腿和小腿。蚂蚁打架剪触角是必要的行为,就像人打架戳眼睛一样,相当于废掉了它的武功。”   除了实地考察课程以外,林奈实验室还会开设课堂,向孩子们教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例如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不同鸟类所筑巢穴有哪些不同等等,让孩子们能将实地观察获得的经验和见闻总结归纳为知识体系。   “我们的课程形式很多,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加深人和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林奈实验室负责人刘芝龙说。这些科研人员会先厘清学生想要知道的东西,再辅以自然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最后制作的课程既有趣味性又有科普性。   这些风趣新颖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参与。目前,林奈实验室的线下自然教育活动已有超过5.5万名海内外青少年参加,线上自然科普受众累计超过300万人次。在林奈实验室团队看来,自然科普并非单向输出,而应该与村庄的人文、生态进行融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在林奈实验室的带领下,许多村民加入了生态环保队伍,为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开始学习和参与科研活动。越来越多的学员们走进大山深处,为乡村带来了新的产业和工作岗位,许多村民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依靠科普研学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刘芝龙说:“我们的户外课程带动了15个自然村,这些乡村比较偏远,村民的收入有限。现在他们参与我们的自然教育事业,两三个月内能有一两万块的收益,这个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记者 张东阳 余刚 郭杰文)

报名试听

咨询热线

400-720-6841

咨询时间

24小时服务

bsports必一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1013127号-2-1  咨询热线:400-720-6841  上海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2695号必一运动国际艺术广场A29栋
bsports必一体育官网 |  Bsports·必一(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bsports必一体育网站首页 |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bsports必一体育 |  bsports必一体育 |  TXT地图 XML地图 网站地图